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从竞赛失利到物理满分,唐梓恩的逆袭之路|钱中学子故事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7-09


  在北京钱学森中学物理实验室,示波器的绿光是我高中三年最熟悉的伙伴。当别人在球场挥汗,我更享受用光电门捕捉自由落体的精确毫秒,用电流计验证楞次定律的微妙阻碍。这份痴迷让我在高二毅然踏上物理竞赛之路,却遭遇了高中最重要的挫折。那年物理奥赛预赛,我凭借题海战术拿下北京市一等奖,却在决赛门槛前狠狠跌倒。一道刚体综合题彻底暴露了我的软肋——过分追求解题技巧,却对基础原理一知半解。试卷上刺眼的红叉像一记耳光:我甚至说不清角动量守恒的适用条件。站在钱学森铜像前,先生“求真务实”的训导第一次让我感到刺痛。

  竞赛失利后,我做了三件极务实的事:

  1.解剖错题:将预赛错题逐题“肢解”,用红笔标注涉及的核心概念(如转动惯量、虚功原理),发现70%错误源于基础不牢。

  2.重建知识树:扔掉华而不实的竞赛笔记,用活页本重构高中物理体系。每章节只保留三样:概念定义(黑笔)+核心公式推导过程(蓝笔)+典型模型图示(铅笔)。例如“机械能守恒”页,亲手绘制单摆、弹簧振子、斜面滑块三大模型受力-能量转换全流程图。

  3.死磕高考真题:每天雷打不动精做2道高考物理大题,要求自己不仅做对,更要写出评分标准里“采分点”的完整逻辑链。重点攻克设计性实验题,总结出“目的→原理→核心量测量→误差控制”四步拆解法。

  这种笨功夫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高考冲刺时,当同桌在题海中焦虑刷卷,我的活页本已成物理“词典”。复习光学,直接翻到“双缝干涉”页:公式Δx=Lλ/d旁标注着“仅适用于真空中平行光”,下方贴着小纸条记录某年真题因忽略空气折射率而设的陷阱。

  一模物理最后一题,要求设计测量电阻率的创新方案。考场寂静中,我眼前清晰浮现活页本上“电”阻定律”页的警示:“横截面积测量误差是ρ值最大杀手!”没有犹豫,我直接采用螺旋测微器多次测量直径的方案,并在步骤中明确写出:“因金属丝可能存在椭圆变形,需在两端及中部测量6次直径取平均。”这种对误差的预判,源于亲手在实验室测量铜丝时吃过的亏。

  高考成绩揭晓,物理满分。这个数字背后,是竞赛失利后啃透的5本基础讲义,是活页本上236页手写推导,是37套高考真题的逐题解剖。它教会我最朴素的真理:物理的至高技巧,是对基础原理近乎偏执的敬畏与掌握。钱学森中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务实精神——这比任何分数都珍贵。如今踏入清华大学,我依然带着那本边缘磨损的活页本。它时刻提醒我:真正的探索,始于对脚下基石每一寸纹路的深刻认知。

  在2025级初一新生报到暨首次家长会上的学习经验分享:

  ●要自信!

  ●及时调整心态:听音乐?打球?聊天?找家长与老师?

  ●及时发现,勇于承认,积极面对。

  ●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记住这段珍贵的经历,并在之后复刻它。



  老师眼中的唐梓恩:低调、乐观、上进可以说是唐梓恩同学的三个关键词。所谓低调,即是不事张扬,踏实勤勉,这样的性格使得他无论成绩如何,都能做到荣辱不惊,专注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提升。所谓乐观,即是充满正能量,笑对人生,这样的态度使得他心态积极阳光,在重大考试中发挥稳定甚至超常。所谓上进,即是不畏辛苦,不惧艰险,无论外界如何吵闹,总能看到他在座位上专注投入的身影。时间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唐梓恩同学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