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坛争芳
- 教师团队建设
- 特级教师工作室
- 市区骨干教师
- 优秀班级主任
- 青年教师培训
- 教师风采展示
- 常用导航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中国教师资格网
- 中国教师研修网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 北京市教师管理服务平台
- 北京继续教育
- 北京教师学习网
教师培训|聚焦数字终端 赋能智慧课堂——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来源:刘玉梅 发布时间:2023-05-15
2023年5月是“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全国正在开展 “拥抱数字时代 共享美好未来”的系列活动。以此为契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信息中心召开“十四五”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推进会——钱学森中学“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中期汇报。旨在将一对一数字终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尝试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系统的发展,探索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培养路径。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王春,北京数字教育中心教研员刘雪娇老师,钱学森中学校长李鹏举,丰台分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晓春、李雪萍老师、刘玉梅老师和丰台区“十四五”数字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
课题中期汇报会由钱学森中学科研负责人、“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课题负责人郭春红老师主持。会议伊始,钱学森中学李鹏举校长致辞,向参加此次中期汇报会的来宾表示欢迎。作为唯一一所以钱学森冠名的完全中学,钱中的发展定位为“科技立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始终致力于以“科研促教研、骨干带青年、成果促成效”等方式,为推广和落实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保驾护航。学校信息化应用已经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测评到管理服务,覆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更有效地助力钱学森学校连续三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李校长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也将继续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伴随智慧教学相关产品与技术在学校中的深入应用,让全校每个孩子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最好的发展。
随后,课题负责人郭春红老师从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收获及后续研究思考等几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实的中期汇报。学校高中化学学科组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一对一数字终端技术进行了系列教学活动。依托智慧课堂、智学网及其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开展日练、周测、月评,实现即讲、即练、即测。通过数据收集、学情分析、归纳等功能,实现课前精准备课,课中高效互动,作业智能推送,考后个性化讲解与答疑等环节的数据联动,以大数据应用实现精准教、学、练、测、评,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多样化、深层次融合。初步设定化学学科基于信息技术的“四维一体两翼模型”。在实践中收获,在探究中创新,学校高中化学组在获奖情况、发表论文和学生竞赛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郭老师表示: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继续带领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育数字素养,燃智慧火花,展科学畅想,用不断取得的新成果,折一纸信笺,遥寄远方。
会议第三项内容,课题组向参会领导、教师展示了两节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化学学科研究课。
张世莹老师进行了课题为《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应用配合物进行物质检验》的研究课。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充分了解补铁剂;完善离子检验的基础知识储备;建立应用化学理论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中借助于畅言智慧课堂,利用平板实现信息技术在同步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缩短了课时,提升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在补铁剂的筛选过程中投屏学生的实验过程,直观有效。在邻二氮菲检验二价铁的实验中学生pad记录实验现象投屏讨论区,教师可以有效采集各个组的实验结果,在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
张佳楠老师展示的研究课题为《绿色净水剂-高铁酸钾》。本节课利用数字终端的辅立码课系统辅助高三备考冲刺阶段的教学。课堂围绕高铁酸钾的制备,从习题出发不断拓展延伸,将实验探究题目进行拆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课前根据平均分、得分率等大数据统计精准分析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及知识点。在习题讲评中随时调取学生典型错例分享,学生间互相讨论评价,反思自己的答案,提升解题能力。课中利用数字技术拍照上传学生作答情况,学生互阅打分。此外,利用数字终端发布选择题,实时了解学生作答情况,问题精准到人,靶向推送习题举一反三强化易错知识点。
两节研究课后,北京教育学院王春教授和北京数字教育中心教研员刘雪娇老师进行了精彩而中肯的点评。
王春教授从化学学科教学角度,充分肯定学校课题组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凸显的课题价值。学校高中化学组以课题作为驱动展开教学,很好的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促进课题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两节研究课特色鲜明,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数字终端,及时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即时进行数据分析,教学效果真实、高效。
刘雪娇老师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对两节研究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节课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在学生提问、学生互评、课堂评价等多环节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且时间充裕,探究深入,赋能高效课堂的达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会议最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信息中心李小春副主任进行总结发言。李主任肯定了钱学森中学对信息化教学的高度重视,在资金投入、教学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两节研究课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数据;通过数据判断学情,改进教学;通过数据评价学习。数据生成真实、迅速,连接了化学课堂“教—学—评”的全过程。李主任同时建议钱学森中学“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依据前期总结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模型继续深入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化学学科日常教学紧密联系,不断反思、调整,以期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