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钢铁洪流知身重,问天一阁忆梦艰 ——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三直升班甘肃研学第三天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4-26
一夜星汉,列宿微芒,一宿的行军大帐的体验,同学们在晨时寒冷的空气和东方泛出的鱼肚白中陆续醒来,洗漱,吃早饭,开启了新的行程。
一、钢擎寰宇指苍穹,碧蓝重械风云涌
草木蔓发,春风可望,云层霭霭,刚刚目送过神舟二十号升天的发射塔架正庄严地矗立着,同学们乘车来到塔架下,似乎都被它的庞大所震撼。
这座被称作“脐带塔”的钢铁巨人,以百余米的身躯刺破苍穹,通体覆盖的湖蓝色涂层在阳光下泛着冷冽锋芒,宛如一柄直指寰宇的利剑。在昨日,塔架内密布着蛛网般的管线与线缆,似婴儿脐带般为箭体输送燃料、电能与数据流,更以精密空调与保温层织就一张无形的护网,即便零下二十度的极寒亦难撼其分毫,只为守护箭船在烈焰升腾前的最后静谧。现在,他仿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英雄,亦如无数个默默付出努力的航天工作者,一点点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守护着共和国的荣耀。
二、仰望古今航天梦,共赏百年发展史
刚刚仰视过巍峨的发射塔架,马上研学的队伍又来到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从中国“两弹一星”的初期阶段到当下各种火箭导弹研制与试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革命先辈、航天科学家以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今天的航天强国,有了他们,中国人的脊梁挺了起来;中国人的言语硬气了起来;中国人“飞天”绮梦的故事讲了起来,从东方红一号,到东风一号,长征、嫦娥、玉兔,将东方一阵不熄的风吹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亦把每一篇感人的事迹和震撼的文字传承给一代代子孙后人,庚续红色的血脉……认真的听完了讲解,仔细欣赏了每一件文物以及图片后,同学们共同在问天阁的门口合照,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和梦想的火种。在东方航天城的最后几时,同学们步行来到航天公园,与敦煌飞天的雕像和石碑合影,站在高大的东方二号导弹下,仰望着前人们所点缀的天空。芳华终逝,记住东风,在东方航天城的旅程告一段落,这一天半的时光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每时每刻想起,总是那平野四旷,丘壑压城的气势,更是无数颗闪耀的明星在我们的前路上熠熠生辉,带着赤诚热忱的心,我们来到了研学之旅的下一站——酒泉市。
三、空间科技知天事,少年当代应怀烈
在一下午的赶路后,身心疲惫,全团人来到了酒泉饭店共享晚餐,此后,我们步行来到了酒泉剧院,全体落座,听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老师为大家讲解航天知识科普,同是与大家交流了世界航天发展史上的大事记,泱泱华夏,正是有钱老这样潜心为祖国贡献的伟大英雄,才成就了今天的航天事业,到场的同学对探月、探火、载人航天等工程都非常感兴趣,和刘勇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刘老师“郭德纲”似的幽默讲座也调动了我们的兴趣,收获至深……
四、结语
从一千六百余年前,乐僔和尚在敦煌凿出莫高第一窟开始,酒泉就与宇宙结下了不解之缘,飞天肆意跃动的飘带在这里飞舞了千百年。1970年,同样是在酒泉,中国人把自己的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响彻云霄的《东方红》标志着历史与现实完成了闭环。酒泉,这座深深扎根大西北的城市,产生过飞天梦,养育过飞天梦,实现过飞天梦,也必将永远地续写着独属于中国人的飞天梦。
【往期回顾】
追星揽月启新程————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三直升班甘肃研学第一天
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三直升班甘肃研学第二天
撰稿:温皓然,王梓骞
图片/视频:周子帅,高隽琦,随行老师
编辑:赵佳雪,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