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科学探究 > 贯通课程

科学探究
科技网站
拔创项目
精品课程
贯通课程

强基工程|丰台区高品质示范、品牌特色学校之北京钱学森中学:优秀学生贯通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丰台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0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精神,2023年,丰台区教委结合基础教育“强基工程”的目标要求,开展普通高中高品质示范、品牌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评估认定工作。丰台区各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经过严格评估,综合认定14所学校为“丰台区普通高中高品质示范、品牌特色学校”。

北京钱学森中学


优秀学生贯通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钱学森中学在建立之初,就将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科学创新、家国天下、和谐发展”“科学创新”是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目标,“家国天下”是对学生在品德修养上的目标,“和谐发展”是五育并举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在这个远景目标的引领下,学校聚焦中景目标,努力在3-5年内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升入本校高中,把他们的知识经验、精神品格、理想信念继续积淀和传承。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如何有效获得知识经验和价值观,更注重其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基于此,北京钱学森中学开展“优秀学生的贯通培养”的探索和实践,这是对于钱学森之问的有力回答,也与新时代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在未来的3-5年里,学校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创新素养、家国天下情怀、和谐发展的优秀学生,更是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营造一种科学理性、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育人环境,为创建科学中学奠定基础,最终使学校成为学生喜爱、家长向往、社会认可的高品质中学。

一、探索与尝试

北京钱学森中学坚持特色办学,坚持用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整体设计规划课程建设,将创新性实践与特色化培养相结合,积极创建活动平台,打造科技航天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体现航天特色的科技课程体系

1.借力火箭院,成立院士“1+X”领航室,开设科创课程。

北京钱学森中学倚靠东高地得天独厚的航天科技优势,于2019年9月成立院士“1+X”领航室,聘请航天院士为领航导师,聘请设计师组成专家团队,担任科创选修课程的指导授课教师,为学生量身打造富有特色的科创课程。

2.成立“3E”航天俱乐部。

北京钱学森中学建立高规格、高水准的科技俱乐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动力,以兴趣为出发点,聚拢一批具有科技特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学生们乐于深入研究,寻找破解或改良的方法,耳塞闹钟、感温投影触屏仪、节能发电饮水机、可随身后视系统、改进活页本、聋哑人手语翻译器、太阳能专业扫地机器人、自动浇花、研究泛素化降解的顺序、交互式全息投影等都是基于生活中的问题,或对已有解决方法的质疑。

3.进行STEAM课程设计与实施。

采用STEAM理念中项目学习的方式,打造钱校智能建模STEAM课程和航天科普STEAM课程。以STEAM教育理念为教育核心,在工程技术引领下,发挥多学科教学的优势,目前学生自主设计并逐步实施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智能宿舍、智能体育馆等智能教学场所的方案,接下来也会进一步探索STEAM课程设计,将头脑中的智能校园制作成能展示的有智能功能的模型,将各个部分优化组合,拼接成为整个智能校园,并以定格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4.借助高校资源实现联合培养

积极组织对科技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英才计划、翱翔计划、科技后备人才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借助高校资源培养学生科技素养。让学生在高校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科技探索。

(二)构建体现钱学森精神、航天精神的航天筑梦人文课程体系

1.形成多学科渗透、整体实施的航天筑梦人文课程体系。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人文学科校本教材《家国天下》,该教材体现钱学森精神、航天精神和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开设初高中一体化贯通式培养校本课程,关注单元主题和内容的学段衔接与螺旋上升。

2.创办特色人文社团,开展品牌实践活动。

开展“航天日”“辩论赛”“创意集市”等主题活动,组建话剧社、心理社、合唱团、舞蹈团等学生社团,形成浓郁的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氛围。开设“音舞诗画”人文艺术课程,通过“五个一”特色活动和学生科技节、艺术节等,实现智慧与精神双成长。学校辩论队连续三年在市区级比赛中崭露头角,2022年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八届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摘得桂冠,初中队参加第四届丰台区时事辩论赛夺得冠军;校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创作并拍摄宣传片《向月》,该视频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65周年之际由长征电视台播出,充分展现了钱中学子的精神风貌。

3.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博物馆课程文化。

充分利用钱学森纪念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院、航天博物馆等校内外资源,创新德育形式,开展博物馆课程,开展小讲解员、主题调研等丰富多样的钱学森精神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人文、艺术、表达等综合素养。


二、成果与收获

(一)办学成绩稳步提升。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2020年高考迎来首届高考开门红。2021年,钱学森学校第二届高考实现新突破,初中毕业生也交出优异的学考答卷。学生在全国、市区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比赛中勇夺佳绩;学生辩论队在强校如云的全市中小学辩论赛总决赛上勇夺冠军,并代表北京出征全国锦标赛。

(二)课程建设初具成效。学校设计了“五位一体”的“大成智慧育人体系”模式,构建了航天科技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平台,形成了院士1+X领航室、科创中心、3E工作室等一大批品牌项目,构建了体现钱学森精神、航天精神的航天筑梦人文课程。

(三)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入。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和市级课题,以科研带动课程的整体建设,打造高端科技品牌校。开展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以大成智慧为框架的创新人才人文素养的教育实践探索》和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科技教育“3E”特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等实践研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钱学森中学将继续主动探索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着力从目标评价系统、课程供给系统、教师成长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四大方面进行系统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