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阅长安千年史 承秦唐少年志——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一年级西安研学第二日纪实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7-21
7月8日,晨曦微露,钱中的初一同学们带着对新一天的期待,开启了西安研学的第二天旅程。经过一夜的休整,初到西安的陌生与疲惫早已烟消云散,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兵马俑博物馆:邂逅“地下军团”的震撼
一大早,同学们便踏入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与课本中早已熟知的“地下军团”来了场零距离邂逅。
眼前的秦始皇兵马俑远比书本描述的更加壮观鲜活。这些沉睡千年的陶俑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迈开脚步、奔赴战场。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身披铠甲、威风凛凛,似是指挥千军的将领;有的牵牛牵马、神情专注,应为军中后勤的士卒;有的昂首挺胸、趾高气扬,透着舍我其谁的傲气;有的俯身弓背、鞠躬尽瘁,藏着恪尽职守的忠诚。
更令人称奇的是陶俑的细节:部分保存完好的兵马俑仍带着古代的彩绘,红、绿、蓝等色彩在陶土上晕染,惊艳了时光;而更多未上色的陶俑,则以原始的土黄色静静矗立,沉淀着千年的沧桑。从憨态可掬到严肃冷峻,从热情洋溢到沉稳内敛,每一张面孔都藏着独特的“情绪”,仿佛将秦朝士兵的喜怒悲欢凝固成了永恒。将军俑的威严、跪射俑的机敏、立射俑的警惕、青瓷俑的雅致……不同种类的陶俑共同构筑起一幅秦朝军事生活的生动画卷,让同学们仿佛穿越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深深折服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艺。
华清池:盛唐诗意的沉浸式体验
午餐过后,青石板路的清脆脚步声指引着同学们走进华清池,这座承载着盛唐记忆的园林,一步一景皆诗意。
飞檐翘角的梨园戏台静静伫立,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丝竹管弦;九龙湖上雾气缭绕,水波荡漾间似有龙影游动;金碧辉煌的飞霜殿气势恢宏,导游姐姐的讲解更添传奇色彩——每到深秋,这里便会上演“霜雪不落屋檐”的奇观,让人不禁想象盛唐皇帝们在此赏景品诗的惬意时光。漫步其中,盛唐的繁华与浪漫仿佛触手可及,同学们在山水园林间读懂了历史的温度。
《西安事变1212》:历史现场的精神洗礼
午后的行程中,一场《西安事变1212》的实景演出让同学们的情绪被深深牵动。演员们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重现眼前。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同学们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当目睹抗日英雄们临危受命、果断抉择的坚韧身影,感动的泪水湿润了眼眶。这场演出早已超越了“历史纪录片”的范畴,它让每一位同学真切感受到民族危亡之际的挺身而出,更在心中种下了“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种子,激励着大家传承先辈的爱国精神。
弓弩制作:亲手触摸古人的智慧
夜幕降临,带着一丝倦意的同学们来到弓弩制作工坊,开启了当晚的“硬核”体验——弓弩制作。
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弓弩的力学原理与实战威力:如何通过弓弦的张力实现远距离射击,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提升精准度……理论知识过后,大家拿起工具亲自动手,从打磨木杆到组装部件,每一个步骤都需专注与耐心。当亲手制作的弓弩初具雏形,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一项古老技艺,更深刻体会到古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智慧,明白了科技与军事在历史长河中的共生共荣。
暮色渐深,一天的行程画上句号。从兵马俑的震撼到华清池的诗意,从历史现场的感动到手工制作的收获,西安研学的第二天,同学们在行走中阅读历史,在体验中感悟文明,每一段记忆都成为成长路上的珍贵养分。
供稿:黄一铭刘恒佑
图片:初一年级
编辑:赵佳雪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