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穿越时空五千年 纵览古今繁华卷 ——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浙沪研学第三日纪实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7-22

  晨光熹微中,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研学团队踏上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旅程。7月9日,我们告别杭州的诗意山水,开启了一场从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到摩登上海外滩的时空穿梭之旅,在历史的厚重与都市的脉动中汲取智慧。

  溯源良渚:

  触摸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我们的首站,是良渚博物院——这座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的殿堂。



  这座被称作“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的场馆,宛如一部立体史书。进入第一展厅,通过看到奇绝的微雕技术与精致的骨耜农具,我们仿佛看到先民们在玉石上倾注心血雕琢纹样和辛勤劳作在田垄间弯腰耕耘的身影,无不展现出先民们杰出的智慧;第二展厅的巨型沙盘,将良渚古城的三重结构生动呈现,城墙的厚度、水门的精巧,无不令我们惊叹于五千年前的城市规划智慧;在第三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玉钺、玉璧和玉琮。它们是先民社会中权力的重要标志物,是沟通天地的礼器,是良渚文明精神信仰与工艺巅峰的集中体现。同学们在展馆内驻足沉思,开展“假如国宝会说话”活动,感受着先民如何通过这些“神器”沟通天地、凝聚人心,深刻的理解了良渚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遗址的价值。






  漫步乌镇:

  沉醉水乡氤氲,追忆文豪足迹




  午时,我们踏入江南水乡——乌镇。沿着京杭大运河缓步,青石路上的苔痕带着湿润的绿意,白墙黛瓦的屋舍临水而立,吴侬软语混着河水的气息漫过来。悠久的乌镇历史、财神爷的美好祝愿与蓝印花布等多种传统文化的交织,编织出一幅立体生动的江南文化长卷,让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岁月酿就的独特韵味。我们之后来到茅盾故居,这里白墙黛瓦,质朴又庄重,满是清末民初江南民居的韵味。后院那丛茅盾亲手栽种的南天竹,如今枝繁叶茂,历经岁月洗礼,仍静静诉说着往昔故事。在这里,我们穿梭在时光之中,感受着革命作家的日常生活。



  至此,我们在杭州的精彩探索圆满收官,带着对江南文明的深深眷恋,向上海进发。

  夜探上海:

  品味市井烟火,纵览浦江风云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我们已置身于流光溢彩的“魔都”上海。

  城隍庙里,烟火人间:老城隍庙商城的热闹气息瞬间包裹了我们。老师们别出心裁地给每位同学发放了50元“美食探索基金”。挑战开始!面对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皮薄馅丰汁水四溢的蟹黄小笼包、酥脆烫口的灌汤生煎……同学们纷纷组队,精打细算又忍不住食指大动,分享、比较、赞叹,小小的50元成了品味地道市井滋味的钥匙,也让大家在“超额”的甜蜜负担中体会到上海生活的精致与烟火气。穿梭在古意盎然的商铺间,那些海派文创、飘香清茶、绣工精美的中式长衫、盘扣玲珑的改良旗袍,都成为了我们收藏这份独特上海记忆的载体。





  外滩之夜:历史与未来的交响



  夜色完全笼罩城市时,我们终于来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在灯光的勾勒下更显庄重典雅,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上海开埠以来的风云变幻。而对岸的摩天大楼群,则展现着上海的现代化脉搏——东方明珠的璀璨灯光、上海中心大厦的直冲云霄,与历史建筑交相辉映。我们倚着栏杆,看江面上的游船载着欢声笑语驶过,看霓虹灯光倒映在黄浦江上,感受着这座城市在历史与未来间的从容跨越。





  余韵悠长:文明长河中的一日穿梭

  当最后一缕带着江水气息的晚风拂过,这穿越五千年的奇幻一日圆满落幕。从良渚先民智慧的星火,到乌镇水乡流淌的千年文脉,再到上海外滩浓缩的近代风云与现代辉煌,我们仿佛沿着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顺流而下。这一天,是对古老智慧的致敬,是对传统文化的沉浸,更是对现代都市脉搏的触摸。在时空的流转中,钱中学子们不仅拓宽了历史的视野,更在古今碰撞中激发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考,这份厚重的记忆与深刻的感悟,必将成为滋养青春梦想的沃土。


  撰稿:吴优

  摄影:初二年级

  编辑:赵佳雪 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