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国旗下,致礼成长:喝彩模联,追思巨擘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10-20

  2025年10月20日,北京钱学森中学举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升旗仪式。仪式紧紧围绕“国旗下讲话”、“模拟联合国发言与颁奖”以及“缅怀杨振宁先生”三大主题展开,以生动的学生视角和深刻的时代楷模故事,为全体师生呈现了一堂关于家国认同、国际视野与科学精神的思政大课。




第一部分:

国旗下的沉思——平凡安稳是最深沉的守护



  仪式上,初二(6)班时敏稀同学发表了题为《我和国旗合个影》的国旗下讲话,她以国庆期间与国旗合影的亲身经历为引,深情讲述了对家国关系的理解。

  国庆假期的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一串串大红灯笼与一面面五星红旗交错悬挂。我站在巷口那面悬在门楼上的五星红旗下,鲜艳的红色在秋日晴空下格外醒目。妈妈笑着举起手机,让我站好。

  按下快门的瞬间,正好一阵秋风吹过,旗面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一声悠长的叹息,又像一阵激昂的鼓点。我盯着那五颗紧密相连的黄星,思绪瞬间被拉远:我想起疫情时寒风中的小区门口,那面挂在简易帐篷上的国旗,它下面是为居民搬运物资的志愿者们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想起歼击机编队呼啸着飞过头顶时,长安街上那片由无数面国旗组成的、流动的红色海洋,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更想起无数次从新闻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身披国旗、眼含热泪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奏响的瞬间,我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事,跟着轻轻鼓掌,仿佛那份荣耀透过了屏幕。

  快门声落,我仍仰着头。那一刻,我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崇敬,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我忽然读懂了那红色的含义:它是除夕夜依然升腾的万家烟火,是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平安日常,是无数人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的岁月静好。

  和国旗合影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每日享有的这份平凡与安稳,正是它最深沉、最强大的守护!而我,就站在这片红色之下,和它紧紧相连。作为钱学森中学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更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的养育之恩。发奋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

从国旗走向世界——模联舞台展现青年视野



  时敏稀同学对家国责任的感悟,在模拟联合国社团同学们的身上得到了现实的呼应。高二四班李锦添同学作为社团社长,随后发表了演讲,分享了钱中学子在模联活动中的思考与收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二四班李锦添。很荣幸能够以我校模拟联合国社团社长的身份在此发言。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个以思维为剑、以语言为桥的精彩世界——模拟联合国。

  在模联的舞台上,我们化身各国“外交官”,围绕全球热点议题展开深度讨论。从奥斯陆和平进程中的巴以谈判,到审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履约状况,同学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会用多元视角看待世界,更锤炼了逻辑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

  这份成长,在走出校园的历练中愈发耀眼。今年3月,我们带着热忱参加了2025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同台,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中展现钱中学子的思辨风采;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年“中报模联”北京市中学生模联活动中,我校参会同学人数大幅增长,其中三分之一的同学斩获奖项,我校更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荣获优秀组织奖。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领队,我感触尤为深刻。看着同学们从活动开幕前熬夜打磨立场文件的专注,到会场中从容阐述观点、灵活磋商的蜕变,再到获奖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我真切感受到模联带给大家的不仅是知识与荣誉,更是敢发声、善思考的成长底气。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团队的协作,都让我们更懂责任与担当。

  这份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悉心培育与老师的专业指引。我校在初中阶段便开设模拟联合国课程,为我们埋下探索世界的种子;社团活动中,老师们始终耐心指导我们打磨议题、完善立场,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最后,衷心感谢我校模联社首任社长,高三六班的魏华粲的开拓奠基。也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模联活动的同学!我也期待更多同学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用青年之声对话世界,做一名心怀家国、眼观天下的钱中人!



  发言结束后,仪式现场公布了在2025年“中报模联”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取得的具体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林舒展老师的悉心指导,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出色的综合素质与精神风貌。

  高二4班李浩翔、高二1班邹泓艺同学荣获“杰出代表”奖(全场会议最高奖项)

  高二5班冯钰然、叶卓茜同学荣获“最佳外交风采”奖

  二4班王柳嘉同学荣获“最佳角色扮演”奖

  指导教师:林舒展


第三部分:

以先辈为光——在缅怀与思考中挺立未来

  从对脚下国土的深情,到对国际舞台的探索,仪式的最后将师生的目光引向支撑民族发展的科学脊梁与治学精神。全体师生共同缅怀了于2025年10月18日逝世的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先生。通过回顾先生的一生,师生们深刻领悟到其伟大的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从29岁提出划时代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到35岁荣获诺贝尔奖改写人类认知;从45岁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科研新径,到75岁回归清华园定居“归根居”,直至99岁将毕生珍藏无偿捐赠清华。正如他所言,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圆”——从清华出发,历经世界舞台,最终回归故土。他“宁拙毋巧”的治学态度启示师生,学习从无捷径;他波澜壮阔的“圆”形人生则深刻印证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的紧密相连。仪式在发人深省的寄语中结束:“钱中的学子们,请抬起头来……用更高的视野和格局,去看你的未来,去开拓你人生的宽度与广度。”


升旗仪式

  本次升旗仪式以“国旗”为情感原点,通过学生真挚的感悟、同伴卓越的实践和先辈崇高的精神,层层递进,成功地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科学精神熔铸一体,激励钱中学子在新征程上脚踏实地,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