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书海启智,交流成长——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读书分享会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4-24
书海启智,交流成长
4月18日,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读书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一、冲破原生枷锁,探寻自我救赎之路
牛珺衫作为首位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小说《入戏》。故事设定在80年代,主角是人民警察纪勇涛和罪犯楚稼君。楚稼君冒充他人身份进入纪勇涛的生活。楚稼君的原生家庭堪称人间炼狱,一系列遭遇让他的人格走向扭曲,最终误入歧途。然而,在与纪勇涛相处的日子里,楚稼君内心深处潜藏的对正常生活的渴望被唤醒。他开始了对自我救赎的探寻。尽管最终的结局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色彩,但他在面对命运时所展现出的挣扎与反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冲破原生家庭枷锁的勇气。这本书深刻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却也让我们看到,即使深陷困境,人们依然拥有反抗命运、寻找自我救赎的力量,激励着读者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努力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苦难中坚守的善良,黑暗里闪耀的人性之光
崔宇丞同学分享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生动讲述孤儿奥利弗在伦敦的悲惨遭遇,展现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底层的黑暗与残酷。他提到,奥利弗虽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善良纯真,最终获得幸福,这一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与坚韧,以及珍惜当下生活的重要性。
三、借史铁生视角,思索人物命运与人生真谛
尹建宇同学介绍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时,结合作者的坎坷经历,深入解读书中人物的命运与精神困境。史铁生在病痛中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作品中对宿命、偶然的思辨,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对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解锁《三体》阅读新方式,开启趣味科幻之旅
王睿谨同学推荐的《三体》备受关注。这部科幻巨著凭借全球销量、多种语言译本、雨果奖殊荣等惊人数字吸引了众多目光。书中硬核科学与哲学思辨相融合,如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概念,不仅展现作者深厚的科学功底,还引发同学们对人类文明、宇宙社会学的热烈讨论。王睿谨同学还分享阅读方法,建议结合科普视频、参与豆瓣小组互动,让阅读更轻松有趣。
五、打破刻板印象,理解别样视角
黄滢菡同学带来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形式呈现精神病人独特的世界观。她分享书中有趣故事,如心理学家与“蘑菇病人”的互动,让同学们认识到理解他人视角的重要性,打破对精神病人的刻板印象。
六、探寻钢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马子林同学分享的是《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不朽形象。保尔从车站食堂的童工,历经战场的枪林弹雨、铁路工地的艰苦磨难,即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也从未放弃,而是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书中蕴含的钢铁精神震撼人心:在苦难中坚守纯粹信仰,于绝境中实现自我救赎,以集体主义绽放理想光芒,秉持永不停息的成长哲学。在当下,这部作品激励着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勇敢面对困难,将个人命运与集体、社会相融合,不断突破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七、探秘《道德经》:从经典语句领悟道家智慧与生活哲学
刘宇辰同学以独特的视角解读《道德经》,讲述老子在函谷关著书的传奇故事,通过对“道可道,非常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经典语句的剖析,引导大家领略道家思想的深邃智慧,探讨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如鼓励大家脚踏实地实现梦想,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和心态。
八、《资治通鉴》:跨越千年的历史智慧宝库
张唯尧同学分享《资治通鉴》,这部由司马光耗时十九年编纂的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变迁,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张唯尧同学又通过与听众互通,解读曹操、高欢等历史人物,分享“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等名言警句,让同学们领略古代历史的波澜壮阔,学习古人的智慧与经验。
此次读书分享会宛如一座知识的桥梁,为同学们搭建起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优质平台。在分享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深入剖析书籍内容,不仅深化了对书籍的理解,还拓宽了知识面,思维的火花在热烈讨论中不断绽放。分享会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热爱阅读的火种。相信在书籍的陪伴下,同学们会不断成长、进步,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中最馥郁的风景。
供稿:初二3班张雯清
图片:初二年级组
编辑:赵佳雪 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