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获奖喜报

获奖喜报

喜报|钱中学子参加第五届交大荣昶杯创新大赛荣获佳绩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4-08-29

  2024年7月21日至27日,在刘盼老师的带领下,北京钱学森中学的学子们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参与了一项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项目。在此项目中,他们学习了Python、LaTeX、Matlab等软件的运用方法,并深入掌握了数学建模竞赛论文的写作技巧。此次活动是由丰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一部分。基于学生的出色表现,丰台区推荐了6支队伍参与第五届交大荣昶杯数学建模挑战赛,这六支队伍分别来自北京十二中、北京钱学森中学以及十八中。

  第五届交大荣昶杯创新大赛设立了四个赛道: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智能驾驶、鸿蒙应用开发以及数学建模。在数学建模赛道上,初中组有71支队伍报名参赛,高中组有67支队伍报名参赛,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学校的138支队伍,经过一周的紧张筹备与实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知识与智慧的较量,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创新活力与潜力。

  晋级决赛

  8月2日至6日,各参赛队伍紧锣密鼓地准备,钱中的两支队伍都选择了C组题目——“数据视角看奥运”。在短短四天半的时间里,同学们齐心协力,搜集资料、构建模型、编程求解,并运用LaTeX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撰写。经过初步评审,北京钱学森中学的两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于8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在刘盼老师的带领下,钱中的两支参赛队伍于8月23日提前抵达上海。




  决赛过程

  决赛当天,北京钱学森中学的师生们早早抵达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准备进行答辩。每个团队拥有10分钟的展示时间,包括7分钟的陈述和3分钟的评委提问。同学们从问题背景、问题重述、模型构建与求解、反思与改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汇报,充分展示了论文的数学模型及团队特色。钱中两支队伍在答辩中表现优异,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赢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上交大数院学创分中心主任皮玲等教授对论文的规范性、模型的创新性及我校学子的答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




  颁奖典礼

  在颁奖典礼上,上交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老师致开场词,他回顾了荣昶杯的创立历程,并向所有参与的学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上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创新实践部主任楚老师详细介绍了赛事的各赛道情况及学生创新中心的成果,并向所有参赛者送上了“锦绣聚南洋,筑梦上交大”美好祝愿。北京钱学森中学的两支参赛队伍不负众望,在数学建模赛道上表现出色:韩旭、贺紫珊、石翔宇和孟思言团队荣获一等奖;李佳璇、周家祎、曾令昊和左玮萱团队荣获二等奖。下图为数学建模赛道一二等奖的获奖名单:






  此次比赛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准确、专业的语言及严谨、连贯的逻辑来阐述模型及其结果,还锻炼了他们的绘图技能,使论文更加美观、易读。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培养了他们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同时,同学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拓宽了视野,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同行者。



  成员感想团队成员韩旭的感想:论文作为学术探索的直接成果,撰写并完成数学建模论文于竞赛之中,是我中学学习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赋予了我成就感。这份成就感根植于自我努力之下,成功攻克复杂难题的喜悦之中。在论文的撰写历程中,我历经了繁重的数学计算与深入的分析,这些经历无疑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展望未来,我满怀期待能参与更多此类竞赛活动,以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技能与水平!

  团队成员贺紫珊的感想:此次比赛荣获一等奖,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在比赛中,我们四人小组对课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了探究方向及所需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分配了任务。这一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同学们除应试能力外,展现出的非凡综合素质:他们能快速提炼分析题目要点,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展现出卓越的编程与数学能力,同时,还具备出色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强大的行动力。我积极学习队友们的优点,在撰写论文时全力以赴完成个人负责的部分。目睹队友们从清晨到深夜不懈奋斗的身影,那种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默契深深触动了我。我不仅领略到了数学模型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数学背后无数探索者执着追求的意义所在。

  团队成员孟思言的感想:在数学建模比赛的过程中,我与队友们携手,共同运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来应对现实世界的难题,这既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成就感。通过运用我们的技能和创造力去攻克复杂问题,我不仅丰富了个人阅历,还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点燃了我对计算机和数学领域的浓厚兴趣,更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对未来继续深入探索数学建模的广阔天地,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憧憬。

  团队成员石翔宇的感想:在荣昶杯比赛中,我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难关,最终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并荣获了一等奖,这令我感到无比的欣喜与自豪。通过此次比赛,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知识,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技巧,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可以说,这次经历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使我获得了显著的成长。我衷心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指导。此外,我感受到了上海交大这所高等学府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以及对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懈,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勇于创新探索,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李佳璇的感想:夏日的酷热并未能驱散我们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决赛答辩并荣获二等奖。在这次比赛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那独特的桥梁作用,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编程的理解,还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问题思考能力。在比赛的每一天里,我与队友们默契配合,合理分工,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了论文。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对问题深入钻研的艰辛与喜悦,同时也见证了彼此间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回望这段几乎占据整个暑假时光的比赛历程,我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远比奖项本身更加丰富和宝贵。我学会了勇于尝试,敢于突破自我;学会了在团队中有效分工,协同作战;更重要的是,我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全面、严谨、细致的思考态度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具体的荣誉会被时间冲淡,但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与收获,将会长久地影响并助力于我的生活与事业。

  指导教师刘盼老师的感想:在本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荣昶杯的比赛中,我被钱中同学们的拼搏好学精神所感染。很多时刻我忘记了自己指导老师的身份,仿佛是小组团队中的一员,深入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研究模型。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管是独立研究数学模型,还是独立完成论文,都是有难度的,但是同学们在有限时间内,共同努力攻克了很多难题,挑战完成了高难度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光得到了知识层面的增长,还得到了能力维度的训炼。同时,我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同学们对于数学的认知更加深刻,不再只是解代数、几何题,而是真的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新的印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数学建模中来,感受数学之美!

  撰稿:刘盼韩旭周家祎

  图片:刘盼

  编辑:赵佳雪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