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集团办学 > 钱中北校区 > 校区活动新闻

集团办学
钱中教育集团
北京钱学森中学
钱中北校区
槐房小学
东高地一小
东高地二小
东高地四小
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

〖校园动态.教师课程培训〗 深耕课程建设沃土 细耘教学实践新田 ——北京钱学森中学北校区教师课程培训纪实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北校区 发布时间:2025-05-23

校园动态.教师课程培训

深耕课程建设沃土 细耘教学实践新田

——北京钱学森中学北校区教师课程培训纪实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要“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推进特色课程群建设”。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深度转型,课程建设已成为撬动育人方式创新的核心支点。

为全面落实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推进学校“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落地,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025年5月16日,北京钱学森中学北校区特邀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开展课程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学科课程建设的理解与实践”为主题,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青年教师提供系统性指导,课程教学中心徐红副校长主持此次培训。



培训中,刘主任依托“学科课程建设的理解与实践”这一话题,深入浅出,从“为什么要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是什么”和“怎么做来进行课程建设”的递进式设计,带领教师完成课程认知升级。

刘主任以“什么是课程”和“课程是否等同于执教一门学科”这两个问题思辨开场,引发老师们的思考,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接下来的讲座内容,有助于教师们打破固有认知,从而系统性建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逻辑认知。

刘主任结合“课程”特点,为在座教师们明晰了一系列有关于“课程”的概念,她指出,“课程”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或者课时这一历程中的规划能力。刘主任以“课程”这个基本概念为切入点,为教师们列举了“课程”概念家族,为教师提供从理念到工具的全链条赋能。其后,她引入了“课程群”和“特色课程”两个概念,并将这两个概念合二为一,向教师们介绍了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群”这一概念。这些概念的梳理使得教师能够掌握课程分类方法论,明晰特色课程群设计路径。



接下来,刘主任列举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十条课程建设要素,使得教师明确接下来调整课程的思路和方向。刘主任借助“学校立体多面可选择课程体系”基本模型,依托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三类课程,涵盖不同课程领域,面向群体、分层和个体能够收获不同效果。刘主任以思维导图拆解课程体系,构建出适配学生多元成长的科学路径。

在关于课程理论先行的基础上,刘主任重点讲解了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她首先划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不同主体,明确各自职责。在此前提下,她指出,学校应做好整体规划,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专业水平,一方面,主管课程部门应做好系统设计,逐项精细化;另一方面,各学科团队应聚焦特色,逐层具体化。刘主任用“领域-水平-学段”立体三维图,讲解了学校课程要素的关系衔接和组织梳理。刘主任以“首师附属育新学校”为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三层六领域的小初高一体化学校课程体系”,这所学校以学科大概念进行纵向贯通衔接,开设混龄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些直观的图表能够帮助教师们获得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工具包。最后,刘主任再次为在座老师们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范畴: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推动教学走向精准化、科学化。



课程建设是静待花开的深耕,更是面向未来的播种。刘主任的系统梳理与可视化呈现帮助教师精准定位课程设计核心,以结构化思维打破传统备课盲区,启发了多维创新活力,为满足学生立体化发展需求提供了可落地的实施框架。这不仅强化了教师的课程全局观,更通过“目标-实施-评价”闭环模型推动教学走向精准化、科学化,为校本课程迭代植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期待全体教师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精品化打造、特色课程集群化发展”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共同谱写我校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曹文菁

摄影:曹文菁

编辑:张      

审核: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