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丝路长歌,敦煌千年的文明震颤——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三直升班甘肃研学第五天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4-28
丝路长歌 敦煌千年
沙脊上的哲学
深浅之间见众生
昨夜一场小雨过后,今日上午天色灰蒙,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湿润,凉风裹挟着丝丝寒意。在这清冷的天气中,我们开启了今日的旅程。
向沙丘顶端攀爬时,一条木梯成为我们唯一的依凭。导游指向沙脊上的浅色纹路:"这些是无数脚印磨砺出的路。"
诚然,经年累月的步履摩挲,深色沙粒褪去粗粝,在晨光中泛起绸缎般的光泽。月牙泉在脚下蜿蜒如新月,驼铃叮咚间,忽忆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只是大漠的筑路者并非某位先驱,而是湮没于历史的无名朝圣者。
有同学在沙丘顶峰展开校旗,蓝绸猎猎拂过千年尘沙。镜头中,月牙泉宛若遗落的翡翠,而我们这群少年,不过是沙海褶皱里闪烁微光的石英。
时空折叠剧场
千年不过转身时
踏入王潮歌《又见敦煌》剧场的那一刻,我们跌入了时空隧道。
飞天衣袂仿佛扫过面颊,挟着魏晋风沙。张骞通关文牒的朱砂印痕犹带潮意。最撼人心魄的当属"千年一瞬":王道士怀抱经卷踉跄而行,藏经洞壁画仙子在追光中渐褪华彩,当现代学者与千年飞天隔玻璃幕墙凝望时,掌声如潮涌起。
"我是你俯首可见的无垠大地,我是你仰首凝望的浩瀚星河"——这句台词直叩心扉。离场时瞥见敦煌研究院外墙镌刻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恍然彻悟:文化自信从非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让古老血脉在新时代奔涌不息的力量。
莫高窟的时间穿越
洞窟里的血色黄昏
莫高窟第17窟的裂缝宛若未愈的伤痕。1900年夏日,王圆箓开启藏经洞的瞬间,五万卷文书自此散落天涯。讲解员手电光扫过被盗割的壁画,裸露的泥坯上刀痕犹在。
转入甬道,第322窟的飞天却在晦暗中翩然起舞。初唐画师以金箔勾勒的飘带在防护玻璃后流转,发间翠钿历经千年仍泛幽光。最摄人心魄的当属北壁"散花飞天":左托花盘,右臂舒展若流云,朱砂晕染的裙裾在氧化黯沉的底色上愈显明艳,似欲冲破斑驳壁面飞掠而出。手电光掠过她微扬的颌线时,那双以西域青金石点染的明眸,竟与藏经洞文书里某位无名画师的札记遥相呼应:"绘壁十载,终得菩萨垂眸莞尔。"
暮色中踏上归途列车,戈壁滩上已缀满三危山的星子。车厢内有同学正临摹藻井纹样,笔记本上绽开一朵盛唐莲华。这或许便是最好的传承——让古老文明的基因,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骼中重新拔节生长。
撰稿:王梓瑜李雨霏
图片:王欣瑶随行教师
视频:王梓瑜
编辑:方盼赵佳雪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