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学生食品安全小贴士:守护健康,从“食”开始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6-24
食品安全小贴士
同学们,在生活中,美食总是散发着巨大的诱惑,但你是否想过,舌尖上的享受与健康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食品安全的神秘面纱,学习如何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食品包装里的“隐形密码”
当我们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但在挑选食品时,可别被精美的包装迷惑,要学会破译食品包装上的“隐形密码”。
首先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是食品的“诞生时刻”,保质期则是它的“健康期限”。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过期一两天的食品应该没问题吧?其实,食品过期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会迅速繁殖,产生有害物质,即使看起来、闻起来没有异样,也可能暗藏危险。例如面包过期后,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这可是一种强致癌物。
食品成分表也是重要线索。排在成分表越靠前的物质,在食品中含量越高。比如某款饮料,配料表第一位是“白砂糖”,那就意味着它的糖分含量很高,经常饮用可能会导致肥胖、龋齿等问题。还有一些食品标注“低脂”“无糖”,大家要仔细查看成分表,有些“无糖”食品可能添加了大量代糖,同样不能多吃。此外,生产许可证编号(SC)和产品标准号是食品的“合法身份证”,没有这些标识的食品,就像没有户口的“黑户”,安全无法保障,千万不要购买。
警惕身边的“饮食雷区”
在校园周边和上下学的路上,各种小吃摊香气四溢,烤肠、炸串、麻辣烫……这些食物虽然诱人,但却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是我们必须警惕的“饮食雷区”。
很多流动摊贩的卫生条件极差,食材来源不明,加工过程也不规范。比如用来炸串的油,可能反复使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制作烤肠的肉,可能是劣质甚至变质的。而且,这些摊位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也没有健康证,餐具往往只是简单冲洗,根本无法达到消毒的效果。吃了这样的食物,很容易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
除了路边摊,一些小商店售卖的“五毛食品”也不能忽视。这些零食价格低廉,包装花哨,但多是高盐、高油、高添加剂的产品。例如某些辣条,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油脂和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除了避开不安全的食品,我们还要学会科学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早餐要吃好,保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选择牛奶、鸡蛋、面包、水果等;午餐要吃饱,主食搭配适量的肉类、蔬菜,做到荤素均衡;晚餐要吃少,避免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身体大有好处。比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要控制零食和饮料的摄入,像薯片、可乐这类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偶尔解馋即可,不能替代正餐。
食物中毒怎么办?
万一不小心吃了不安全的食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不要慌张,要立即采取正确的措施。
首先,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尽量催吐。可以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引发呕吐,排出胃内的有毒物质。然后,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说明食用了什么食物、症状表现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要保留好剩余的可疑食物和呕吐物,供卫生部门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同学们如果在学校食堂就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向现场陪餐领导直接反映,也可以告知班主任老师、膳食委员会代表或班级生活委员,还可以拨打学校食品安全热线电话67952155转2402。欢迎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同学们,食品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