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北京钱学森中学教育集团骨干教师主题培训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5-07-04
骨干教师主题培训
2025年7月3日,北京钱学森中学教育集团特邀国内教育领域权威专家谢维和教授开展专题培训,集团内各校骨干教师、管理干部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谢维和教授以“AI时代的教育改革--教师的角色创新与专业成长”为主题,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深度分享,为集团教育工作者赋能未来教育实践注入了新思想与新动能。
作为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深耕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等领域多年,此次培训中,他首先立足国家战略高度,系统解读了教育数字化的时代意义。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论述,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需打破传统教育阶段壁垒,形成有机衔接的协同教育体系。同时,他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部署,阐明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
在剖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具体影响时,谢维和教授提出三大核心变革方向:其一,教育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思想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对比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规律,指出思想培养对适应时代变化的关键作用,尤其在AI能快速提供答案的当下,提问能力与思维深度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其二,教育关系的系统性重构。从知识层面的学科调整、专业重组、课程重建,到师生关系中“教学相长”机制的创新,再到学校与社会协同模式的升级,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形态发生结构性变化。其三,自我认同机制的新挑战。他强调“认识自我”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AI时代更需引导学生在技术浪潮中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与价值定位。
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工具形态,谢维和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多元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备课工具、自适应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技术如何拓展教育边界,并特别提醒要警惕技术应用的风险。他指出,教育APP存在“激励型”与“依赖型”的双重属性,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弱化,甚至出现“smombies”(智能僵尸)现象。他引用沃顿商学院研究成果警示,生成式AI虽可能短暂提升测试成绩,却可能削弱长期学习能力与知识保留,呼吁教师理性把握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尺度。
培训的核心环节中,谢维和教授聚焦AI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他强调,数字化领导力将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而教师则需实现从“经验型”到“创新型”的转型,努力成为既“懂技术”、“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教育者。具体而言,教师需在五方面着力:一是思想解放与自我革命,突破路径依赖,以开放心态审视教育习惯与成见;二是树立科学价值观,在纷繁信息中把握教育主流方向,引导学生克服成长困惑;三是培养想象力,这是人类在AI时代的独特优势,能助力突破时空限制构建教育新形态;四是提升创新素养,通过教育要素的新组合推动教学模式革新;五是强化辨识力,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核心知识,辨别虚假信息,引导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参与培训的教师与干部们表示,此次培训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视野,又有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引,深刻理解了AI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性与教师角色的新内涵。未来将把所学所思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推动集团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钱学森中学党委书记王岭在培训总结中表示,谢维和教授的分享极具前瞻性,为集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她强调全体教职工要领会培训精髓,将所学融入工作,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成为懂技术、懂教育、懂人心的教育者。学校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自我认知。
骨干教师主题培训
此次专题培训是北京钱学森中学教育集团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集团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教育发展新赛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实践方向。
撰稿:李峥
照片:办公室
编辑:赵佳雪、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