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新闻
指尖上的非遗:北京钱学森中学的绢人传承之旅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4-12-2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正所谓少年强而国强,作为时刻准备继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国青少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义不容辞。北京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资源支持下,顺利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绢人。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星空中,绢人是一颗耀眼的明珠。绢人,又称“美术人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以丝绢为主要原料,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绢人的制作工艺精湛绝伦,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其头部和手部采用蚕丝制作,面部表情生动逼真,身体则用金属丝做骨架,外面包裹丝绢,再穿上华丽的服饰,配上精美的道具,宛如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仙子。绢人艺术融合了绘画、雕塑、刺绣、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制作绢人复杂且有趣,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同学们耐心细致地完成。大家先是将绢人的身体固定在托板上,为后续的创作搭建基础。接着,在身体上精心粘贴图案,这些图案或精美绝伦,或充满古朴韵味,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为小人穿上精心准备的衣服,让绢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整个制作过程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同学们全神贯注,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艺术世界。
无论是风流潇洒的才子、还是盛气凌人的大圣、又或者是闭月羞花的花旦,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绢人,钱中学子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悠久的历史传统,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北京钱学森中学在艺教融合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学校一直致力于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钱中师生必将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稳步前行,再创辉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这样的活动熏陶下,同学们会更加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供稿:初二四班吴若谷
图片:初二年级组
编辑:赵佳雪方盼
审核:王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