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集团办学 > 钱中北校区 > 校区活动新闻

集团办学
钱中教育集团
北京钱学森中学
钱中北校区
槐房小学
东高地一小
东高地二小
东高地四小
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

乘兴而去 满载而归 ——比利时交流纪实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4-09-26

秋天

   乘兴而去  

满载而归

比利时交流纪实








    9月26-10月5日,北京钱学森中学两位老师与十二名学生在比利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游学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我们走访了三座城市,走进了两所有好学校,并与若干比利时人进行了友好交流,可谓深度体验了比利时的各种生活,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到达的第一天,在马丁女士与娜塔莎女士的安排下,我们乘坐巴士从首都布鲁塞尔机场来到了这座海滨城市。布兰肯贝格是一座小巧、干净且清静的城市。我们一行在马丁女士和娜塔莎女士的带领下沿着沙滩边上的大道,吹着微凉的海风,走过一段栈桥,来到此处最有名的Pier餐厅吃来比的第一顿饭——标准的西式午餐:大汉堡加可乐加薯条。师生们开心用餐,与两位女士的交流也十分顺畅与开心,完全没有一种陌生感,很快适应和融入了这里的生活。餐后漫步在海滨沙滩,或是看海鸥上下翻飞,或是随手捡拾沙滩上的五彩贝壳,或是隔海远眺,或是随手在沙滩上写下亲人与朋友的名字以表达对他们的想念,或是看看远处偶然闪现的彩虹等等,生活的节奏突然之间缓慢下来,似乎更可以用心地享受和观察一切美好的事物。下午参观了贝儿时代博物馆,那一件件久远的老物件,一帧帧黑白且略显模糊的图片,以及一段段十分珍贵的录音资料,以及今昔对比的图片,都在诉说着这里不同寻常的过往,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这里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历史面貌。






















      第二天的行程是游览布鲁日。首先参观的是贝居安布拉班特女子隐修院-特温加尔德是比利时布鲁日唯一保存完好的女子隐修院。那里不再有隐修女居住,但自1927年以来,它一直作为本笃会修士的修道院使用,由牧师霍内尔特创立。该建筑群包括一座哥特式隐修院教堂和大约30座粉刷成白色的房屋,这些房屋可追溯到16、17和18世纪,实际上都建在一个中央庭院周围。主入口和大门可以通过三拱石桥温加尔德桥到达。在海湾里可以看到匈牙利圣母伊丽莎白的画像,她是许多贝格尼的守护神。在迷蒙的细雨中,我们从隐修院的林中小道中穿过,眼睛所触及的白色建筑外墙,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幽静与柔情。第二站是市场与贝尔福特。钟楼是布鲁日市中心的一座中世纪钟楼。这座钟楼是该市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以前曾是一座金库和市政档案馆,并作为观察站,用于发现火灾和其他危险。一个狭窄、陡峭的楼梯,有366级台阶,公众可以付费进入,通往这座83米(272英尺)高的建筑顶部,这座建筑向东方倾斜87厘米。站在塔底,向上仰望,钟楼显得极为高大宏伟,不愧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接下来为了更好地参观布鲁日,马丁女士为大家安排坐小船。小船穿梭在一条条河道中,船上的人也是被这里的建筑看得眼花缭乱,要不是这里特别的建筑风格,还以为是穿行在中国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与人家,绿树天鹅与游人,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宁静的美丽画卷,真有点人在画中游之感。后又参观了布鲁日历史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体验了先进的VR技术,当然最让我们惊喜的是通过VR眼镜,看到的虽然是古老的画面,反映这座中世纪建立的城市如何通过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全程听到的是中文讲解,甚是亲切与感动!






















     第三天和第四天是周六与周日,我们分别与各自的家庭参与活动。周日晚上,在比利时孩子的在组织下,中比学生共同参加了冲浪活动。虽然那天的气温有点低,但是同学们依然十分勇敢地换上了显得有点冰冷的专用服装,在一声声相互鼓励重,迈着稳健的步伐冲向了大海,与海浪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此情此景,我也被学生们的勇气与朝气所感动:年轻真好!当然最令我感动的是:当我们老师还在为孩子们的安全暗暗担心时,比利时学生的家长也都是站在离海最近的沙滩上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关注着孩子们的安全!那一刻,我忽然有些放心了!冲浪之后是集体聚餐,AA制的买单方式让大家十分轻松地聚集在一块,可以海阔天空,畅所欲言,有事可以先走,无事继续海聊,直到意兴阑珊,回家即可。

      第五天的行程是安排游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行的是马丁女士、凯西女士还有她的警察老公。马丁女士毫不隐讳地提到布鲁塞尔的治安状况,也许是这个原因,才会有警察先生的一路同行吧。在布鲁塞尔,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圣迈克尔-圣戈德列大教堂。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一座供奉圣米迦勒的礼拜堂可能早在9世纪就建在特鲁伦伯格山上。在11世纪,它被一座罗马式教堂所取代。1047年,鲁汶伯爵兰伯特·伊尔( Lambert Il)在这座教堂建立了一个分会,并组织了在此之前居住在圣格里岛圣高格里库斯教堂的烈士圣戈德尔遗物的运输。同行的马丁女士还介绍说这座大教堂最为有名,王室家族的人都在这里举行婚礼!教堂高大宏伟,庄严肃穆,走进其中,你不仅可以看到菲利普国王及其家人的高清照片,也能看到一幅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与宗教场面有关的玻璃画,甚至还能看到一尊尊雕刻精美的雕塑以及触摸到那粗大的白色柱子。第二站是参观议会。比利时联邦议会是比利时的两院制议会。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众议院是主要的立法机构;参议院仅作为联邦社区和地区的会议场所。站在此地,不由得联想到咱中国的人民大会堂,其功能应差不多吧。第三站远观皇家宫殿。马丁女士介绍:布鲁塞尔王宫是国王的行政官邸和主要工作场所,他每天在这里与他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在布鲁塞尔宫殿的办公室里,国王接待政治机构、外国客人(国家元首、大使)和其他客人的代表。除了国王和王后的办公室外,王宫还接待国王的家庭服务:国王内阁、总秘书处、民事名单、军事家庭、礼宾和女王的秘书处。王室的其他成员在布鲁塞尔宫也有办公室,他们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工作。宫殿还包括各种活动(工作会议和圆桌会议、招待会、音乐会、午餐等)的国王和王室的贵宾接待室。据说自1965年起,每年夏天在7月21日国庆节后至9月,布鲁塞尔宫都会向公众开放。只可惜我们没有赶上开放的时候,只能是浅浅地远观一下便奔赴下一个目的地。第四站是小萨布隆广场。该广场始建于1890年,四周环绕着精湛的铁艺栏杆,装饰着48个青铜雕像,代表着曾经在布鲁塞尔进行的古代工艺。公园后面有十座雕像,旨在通过该国著名学者和人文主义者来说明16世纪的比利时,如墨卡托、亚伯拉罕·奥尔特留斯、路易斯·范·博德赫姆、隆波·多多尼等。在中心,埃格蒙特伯爵和霍恩斯伯爵的雕像象征着16世纪反抗西班牙暴政的斗争。基座上装饰着两位贵族的纹章。紧挨着的是埃格蒙特公园。毗邻埃格蒙特宫,布鲁塞尔接待政治家和大使的地方,有一个可爱的多叶空间可以逃离,隐藏在它的参天大树和美丽的草坪。可以通过玛格丽特·尤尔塞纳通道到达那里,通道上刻着一些哲学思想。前柑橘园现在是一家餐厅,有一个非常宜人的露台。第五站是远观布鲁塞尔法院。这座建筑是建筑师约瑟夫·波莱尔的主要作品。他在一座建筑中综合人类历史的野心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工程结束前四年,他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去世。不公平的是,法院大楼实际上压垮了工人阶级聚居的马罗勒区,成为19世纪城市规划疯狂的最终象征。第六站马内肯皮斯小便池。它是布鲁塞尔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青铜雕塑(61厘米),描绘了一个赤裸的小男孩在喷泉的盆里小便。它是由老耶罗尼穆斯·杜克努瓦设计的,并于1618年或1619年建成。这座雕像的背后有几个传说,但最著名的是关于鲁汶公爵戈弗雷伊尔的传说。1142年,这个两岁的领主的军队在兰斯贝克(现下海姆贝克)与格里姆卑根领主伯特豪特的军队作战。士兵们把婴儿领主放进篮子里,把篮子挂在树上鼓励他们。从那儿,男孩在伯特伍特的士兵身上小便,他们最终输掉了这场战斗。原来这背后还有一这样美丽的传奇故事。第七站是参观Jeanneke Pis。珍妮克·皮斯是布鲁塞尔的一座现代喷泉和雕像,旨在与大广场南边的城市曼尼肯·皮斯形成对比。它由丹尼斯-阿德里安·德布吕于1985年委托建造,并于1987年落成。这座半米高的青铜雕像描绘了一个扎着短马尾辫的小女孩,蹲在一个蓝灰色的石灰石基座上小便。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十最有意义的十天,是收获满满的十天。

    首先感受到的是比利时人的热情与友好。虽然我们学生与比利时学生的家长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见面时家长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顿时消除了初次见面的尴尬与紧张,有的家庭是全体出动,可见他们对于这种活动的重视。尤其是当他们拉着孩子嘘寒问暖的时候,心头的暖意与感动油然而生。在安排去别的城市,要求早点集合赶火车时,是家长或是同学亲自吧咱学生送到火车站,与队友相会之后,他们才很有礼貌地告别!虽然国别不同,但礼仪大同。为他们的彬彬有礼点赞!




       其次是感受到了迥异的建筑风格。不管的布兰肯贝格的民居街道海滨,还是布鲁日的小桥流水古建,以及首都布鲁塞尔的大教堂法院皇宫等等,建筑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自然有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眼所见,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形成的记忆与印象才会终身难忘!这恐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意义所在吧。

     第三是感受到不同的饮食文化。在比利时的十天时间里,我们的食物基本上面包、意面、汉堡、薯条,或是土豆泥,鸡肉、芝士、果酱、巧克力等,比起大中国的八大菜系,满汉全席,在加上若干小菜系,以及丰富的食物品种,可能略显单薄,但是这里的人们依旧乐此不疲,每个人都十分积极与阳光。

      第四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社交文化。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其他的场合,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没有那么强烈,他们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当学生早早来到学校时,看到的场景是三五成群聊天,鲜有独自看手机的情况;在学校食堂,学生是禁止玩手机的,可以边吃饭边聊天。马丁女士说这就是社交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天在市政大厅举行了游学的闭营式,时间是晚上6点到7点,所有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全员参与,到场的还有市长、副市长和秘书以及部分老师、校长。活动仪式结束后就顺理成章变成了社交场合,每人端着一杯饮料,吃点小食,相互攀谈交流,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亲切。比起人机对话,多了几分温暖。

      第五是深入了解到这里的校园生活。不管是哪所学校,都是小班教学,班里学生最少的不到十人,最多的不到二十人,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校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社交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体育锻炼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尤其是第一所学校,我们的绝大部分安排都是在学生的指引下进行的。印象最深的是在华夫饼制作的课程上,一位女学生告诉我们她也是第一次制作华夫饼,没有经验,即使前两次制作略显失败,但仍镇定自若指导我们制作华夫饼。这种阳光、淡定的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撰稿:卿平娇 崔小娟

摄影:卿平娇 Martine De Bruyen

编辑:张仑 王畅

审核:赵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