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赫尔——跨文化交流] DAY 1-新环境 新课程 新朋友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4-07-15










DAY 1
新环境 新课程 新朋友
[丰台×赫尔—跨文化交流]

新环境


离开繁华的伦敦,同学们来到了赫尔市——这座曾经引领工业革命浪潮的城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古老的港口和工厂遗址,仿佛能听到蒸汽机轰鸣的历史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工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然而,赫尔并没有停留在过去,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踏上赫尔这片土地,同学们也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来到赫尔市的一所中学:温妮弗雷德·霍尔比学校。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场心灵与文化的深度交融。在赫尔中学的三天里,同学们与赫尔中学的同学并肩学习、共同生活,共同编织了一段关于友谊、成长与相互启迪的故事。
赫尔中学的多元课程体系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不同文化的智慧与思想。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英国中学里的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无论是对科学奥秘的探索,还是对艺术美学的追求,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与创造力。这种勇于探索、不断求知的精神,正是两国青少年都必须要具有的宝贵品质。




在赫尔中学,同学们体验了数学课、科学课、地理课、社会学课、体育课、烘焙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英国的学校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班级的独立教室,每节课都是走班,这一学科的教室就是老师的办公室。其中很多同学最感兴趣的是社会学课,课堂上最大的感觉就是开放的氛围,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就会立刻举手,在回答问题时没有错误答案,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老师会把大家的答案一一记录,这让同学们看到了无数种思维方式碰撞出的火花。老师让大家每个人在荒岛上创建出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制度,促进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学生们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王国诞生了,文明开始了!此外,学校允许学生们带手机,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同学课上和课间都不看手机,而是和新认识的中国朋友们热火朝天的聊着天,也许在他们眼中与朋友交流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新课程


英国的心理课十分有趣,在中国,心理课大多是老师讲课,我们理解。而在英国,老师讲的内容甚少。老师会发给我们许多学习引导单子,给我们许多例子。让我们自己讨论,并作出选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是“抢劫银行案”。一位盗贼抢劫了银行,却拿抢来的钱去资助了一家孤儿院。这时候,你会选择报警把钱撤回银行还是不报警呢?通过和英国友人的交流,我们选出了答案——报警。尽管他抢来的钱用处是好的,但这也不是他抢劫的理由,抢劫本来就是一个犯罪。同时,在他抢劫的钱中,很有可能就有其他人的救命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决明辨是非,并果断站在正确的那一方。在探讨过程中,仿佛这个故事成为了现实,而我们也是故事中的一份子,正是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更加切实体会到人性与其善恶。这样有趣的体验也会牢牢记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以此为戒,明辨是非。




在科学课上,老师带我们探究电路规律。全班同学两两一组,共同建造电场。电场建造完毕,老师又进一步深入,带领我们改变电流运动方向。随着手机上电波波动,我们中国同学一开始对于电的疑团逐渐解开。课堂最后,老师“放大招”,他将电线外面的橡胶剥下,关上灯,打开电闸的瞬间铜线变得通红。然后,他让同学们手握铅笔,自己将滚烫的铜线缠在笔上……打开灯,铅笔上多了美丽的螺旋黑纹,像烙印一样,不仅烙在笔上,也刻在我们心中。
其中最让人回味的是在烘焙课上的所见所闻。在中国的学校中我从未经历过实践占比如此高的课程,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认真听一定能做到最好。可真正当我开始制作的时候,复杂的英文解说,眼花缭乱的调料,立刻把我志在必得的勇气冲散,最后在伙伴的帮忙下潦草的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不只有学习和娱乐,做饭这样的生活技能往往被我们因繁杂的学业而忽视。我也认识到实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能让我们的人格更健全。
紧接着就是形式有趣的音乐课,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练习了 有关节奏的相关的知识,我在音乐课上还人生第一次体验了来自非洲的鼓。在音乐课上,我不仅提升了我的音乐知识,还提升了我的英语口语能力,让我有了很大提升。
其次就是别出一格的体育课。这边的体育课跟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注重团队精神,还有在体育运动中的快乐。在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进行篮球练习。当老师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分”,无论中国同学还是英国学生都一下子热血沸腾了。他们快速的运球,投篮,动作行云流水,让人认识到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最后一节课,我们被老师邀请体验投影游戏。在投影足球比赛的过程中,中英同学都感到非常兴奋。无论是老师和同学都乐在其中。最后结果无论输赢,教室内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和良好的相处模式。
孩子们共同学习,不仅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更在相互的启发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心灵。通过一起上课,一起用餐,一起交流,孩子们的心灵之间播下了一颗颗友谊的种子。


新朋友


走在那条通往教学楼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条路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期待。就在这时,一群英国学生迎面走来,他们的步伐轻盈,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当他们的目光与我们相遇时,几乎所有人都默契地放慢了脚步,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Hello!” 他们用流利的英语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真诚与友好。更令我感动的是,其中几位学生还尝试着用他们可能并不十分流利的中文说:“你好!”虽然发音略带生涩,但那份努力与诚意却足以让人心生暖意。他们的问候,没有丝毫的虚假与疏离,反而像是一股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心田,带走了初来乍到的陌生与不安。那一刻,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我们之间流淌,它悄悄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微笑着回应他们的问候,心中充满了感激。我们意识到,原来在这个看似冷漠的世界里,简单的问候也能成为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表达,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就足以温暖人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课间那段宝贵的休息时光里,我们仿佛踏入了一个由热情与真诚编织的梦幻空间。一群英国学生,带着他们特有的活力与开朗,如潮水般将我们温柔地包围。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友善的光芒,每一位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我们建立联系。他们轮流上前,用流利的英语或是努力尝试的中文,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家乡以及那些令人捧腹或感人至深的个人经历。从异国风情的文化趣事到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如同精心挑选的珍珠,串联起我们之间友谊的项链。这份真挚与热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媚,让我们原本可能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距离感瞬间消散。我们被这份纯真的友谊所打动,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而当午餐的铃声响起,这份热情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高涨。更多的英国同学涌入餐厅,他们或是端着餐盘,或是手持相机,纷纷向我们投来友好的目光。他们不仅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询问我们的饮食习惯与喜好,还主动提出与我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聊着学校里的各种八卦,从老师的趣闻到同学们的趣事,每一个话题都让我们笑声不断,关系也更加亲近。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游戏行列,无论是桌游、卡牌游戏还是户外的足球比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与融入感。在这个多元交融的瞬间,语言与地域的界限仿佛被柔和的光芒所融化,变得不再那么鲜明。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灵魂,虽然拥有着各不相同的面庞,操持着各自独特的母语,但在这片共同的空间里,我们共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青春活力。这份活力,如同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我们彼此的心房。尤为珍贵的是,当我们目光交汇,笑容在彼此的脸上绽放时,那份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对他人的深切尊重,无需任何言语的修饰,便如同清澈的溪流,悄然汇入心田。这笑容,是跨越千山万水的桥梁,连接着每一个渴望理解与共鸣的心灵。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原来可以如此纯粹而简单。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也不依赖于复杂的规则来维系。只需要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就足以让这份连接变得坚不可摧,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当我们回首观察当今社会,那逐渐弥漫的冷漠氛围无疑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被生活的快节奏所裹挟,以至于在追求效率和成就的同时,往往不经意间忽略了身边那些原本应该珍惜的美好。那些简单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这些生活中最微小却又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如今却变得愈发稀缺。然而,正如中国现代文学家丰子恺所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冷漠中寻找温暖的道路。它告诉我们,生活的可爱与否,往往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充满温暖和热情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人,去欣赏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么,生活自然会展现出它最美好的一面。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那些英国学生一样,将温暖和热情传递给周围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不同。我们会在彼此的关爱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会在相互的尊重中体验到人性的美好。这样的世界,不仅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更是我们共同努力所能够实现的。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一颗充满温暖和热情的心去对待生活,去关爱身边的人。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加美好的世界。


撰稿:彭泊钧
摄影:初一初二年级师生
编辑:张仑
审核:赵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