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钱学森中学!

网站首页 > 集团办学 > 钱中北校区 > 校区活动新闻

集团办学
钱中教育集团
北京钱学森中学
钱中北校区
槐房小学
东高地一小
东高地二小
东高地四小
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

〖校园动态.学科实践课程〗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实践课程纪实

来源:钱学森中学北校区 发布时间:2025-06-26

校园动态.学科实践课程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实践课程纪实

 

为了更好落实践行北京市新中考改革中地理,生物,历史,化学四个考查科目中的实践学习精神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025年6月20日,北京钱学森中学北校区课程教学中心特别聘请北京神舟绿鹏航天育种基地的老师们,入校开展了2场以“航天育种”为主题的生物学科动手实践课程,初一年级约221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课程。



第一节课为“播种太空种子”。老师首先讲解了何为太空种子,并引出了航天育种的基本概念,随后为大家介绍了种植太空种子所需要的营养土成分配比,让同学们亲自调配适宜比例的土壤,种下属于自己的太空种子。在同学们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一边指导同学种植,一边讲解种植之后的养护工作,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管理方式等,让同学们在暑假期间,细心培育呵护太空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并通过记录植物观察日记,留下自己与太空种子的珍贵回忆。



第二节课是“太空植物敲拓印染”,这节课意在打通生物与劳动之间的学科界限,并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审美,创作出自己的植物拓染作品。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同学们也会学习了植物叶片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不同种类叶片里面颜色的奥秘。



这个盛夏,同学们与航天育种,与生物科学的联系已经悄然变得紧密。相信通过这次的生物实践课程,同学们一颗对生物科学充满热情的种子正在渐渐发芽。我们也期待这颗种子能在学校老师们的引领与指导呵护下茁壮成长,开出绚烂的花朵。




 

 

附:部分学生的课程学习收获

1. 初一(1)班  鞠宇腾 《种植与染:生物实践的多彩体验

   在本学期的生物实践课上,我参与了太空种子种植和植物拓染活动,收获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体验。

太空种子种植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种植要点,随后我们便开始动手。每个人都拿到一个花盆,准备亲手培育属于自己的太空植物。第一步是调配土壤,它由普通土、营养土和蛭石混合而成。蛭石能让土壤更疏松透气,有利于种子呼吸。按照特定比例,我们把各种材料倒入盆中,搅拌均匀。接着,就要把种子种进去了。种子直径大约1毫米,我们得用小铲子挖出2毫米深的小坑,再轻轻把种子放进去,用土覆盖好。每一个动作都要小心翼翼,这让我感受到种植太空种子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植物拓染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充满了艺术气息。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棉布,还有各种中药材的叶子和花朵,有益母草、黄芩、紫苏等,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我们先把叶子和花朵平整地摆放在棉布上,然后用胶带仔细地封好,这一步是为了让植物在敲击过程中保持原位。接下来,拿起锤子不断敲击,一开始,我有些小心翼翼,担心用力过猛会把布敲破。但随着敲击的进行,叶子和花朵的汁液慢慢渗出来,在棉布上留下了自然而美丽的图案,我也越来越有信心。敲完后,小心地揭掉胶带,再用清水轻轻冲洗棉布,一幅独一无二的植物扎染作品就完成了。看着这块原本洁白的棉布变得色彩斑斓,我满心欢喜。经过这次生物实践课程的体验,我又加深了对种子,植物结构的准确识别和了解,以及植物叶片的知识巩固,同时还学会了一些种植、拓染和图画的设计技巧。

 

2. 初一(2)班  赵依辰  《生物实践课程收获》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教室里,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生物实践活动。

    活动分为两项,首先我们先进行了植物拓染。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名称和特征。然后,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叶子就落到了我的手里,我细细观察叶子的形状,色彩,还有它细密的叶脉。接着,我们把叶子放在布上进行布局,再用胶带把它贴上。最后一步就是用小锤子轻轻锤打,植物美丽的图案就印到布上了。当我揭开胶带的那一刻,不仅仅是美丽的图案,更承载着大自然的清香。

    下一项任务就是种太空种子,我们班种的是紫油菜,同学们井然有序的去前边铲土,然后和匀,接着把土倒进花盆里,最后埋下那一颗颗褐色的小种子,就大功告成了,希望我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沐浴阳光,悄然绽放。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这项有趣的活动就结束了,我不仅收获了作品,巩固了生物课上所学知识,更是留给我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3. 初一(3)班  芦云心

《探索生命奥秘,邂逅自然之美——记生物实践课的奇妙之旅》

周五的生物学科实践课程,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探索生命与艺术交融世界的大门。从播种太空种子到制作植物拓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惊喜与挑战,让我收获满满,也有了诸多深刻体会。

    课程一开始,老师神秘地拿出太空种子,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特殊种子”的神秘面纱。原来,这些种子曾在太空经历过宇宙射线辐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它们的基因有可能发生变异,从而产生一些独特的性状。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了一些太空种子培育出的巨型果实图片,引得同学们惊叹连连。在了解完这些知识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播种太空种子。

    大家小心翼翼地拿起小铲子,在花盆里挖好小坑,将种子轻轻放入,再仔细地盖上土壤,最后浇上适量的水。看着小小的种子被埋进土壤,仿佛种下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小生命。我心里默默期待着,这些经历过“太空之旅”的种子,会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长出怎样与众不同的植株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太空育种的知识,巩固了种子的结构和特点,更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脆弱,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需要合适的条件和悉心的呵护,就像我们自己的成长一样。

     如果说播种太空种子是对生命未来的期待,那么植物拓染则是对植物当下之美的捕捉与定格。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精美的植物拓染作品,那些形态各异的树叶、花瓣,通过拓染的方式,将美丽的图案清晰地印在布料上,宛如一幅幅灵动的自然画卷。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植物拓染的步骤和技巧: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将其平整地放在布料上,用胶带固定好,然后用小锤子反复敲打,使植物的汁液和色素渗透到布料上,留下清晰的图案。

    听完讲解,我们纷纷动手实践。我挑选了几片形状独特、颜色鲜艳的树叶和花瓣,精心地摆放好位置,开始用小锤子敲打。一开始,由于用力不均匀,拓染出来的图案有些模糊,我有些气馁。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调整了敲打的力度和频率。随着一下下有节奏的敲打声,植物的形状和色彩慢慢清晰地呈现在布料上,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植物拓染作品,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我们通过拓染这种方式,将它们的美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下来。

     这次生物实践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生物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播种太空种子,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无限可能;制作植物拓染,让我领略到自然的美丽与艺术的魅力。我明白了生物学科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与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地观察身边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会更加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美好。

 

4. 初一(4)班  王欣怡  《植物印染

   星期五中午,老师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生物实践课。老师给我们班讲的是什么是植物印染以及植物印染的方法。初次接触植物印染,原以为不过是用花草给布料上色,可真正实践后,才发现这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自然探索之旅。

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植物,有射干、紫苏、苦瓜花……每一种植物都带着独特的生命力与色彩密码,仿佛打开了植物的秘密花园,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魔法。

开始植物印染时,我学着将选好的植物平整地放在布料上,然后用锤子轻轻敲击。随着一下下敲击,植物的色彩和形状逐渐清晰地印在布料上面,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留下的画作。那一刻,我心中满是惊喜与成就感,也明白了植物印染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更是一场自然与艺术的对话。

在不断尝试中,我发现植物印染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因为敲击力度或角度不同,呈现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这让我意识到,艺术并非总是完美和可以预测的,那些不期而遇的“意外”,往往能带来独特的美感。就像生活一样,充满变数,却也因此更加精彩。

植物印染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印染方式。它不仅是技术的实践,更蕴含着深刻的环保意义与文化价值,让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到植物印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传承使命感。

这次植物印染体验,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有趣的技艺,更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它让我明白,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每一株植物都是它的杰作。我们只需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就能将这份美好转化为艺术,融入生活。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与自然、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大门,让我期待未来继续在植物印染的世界里探索、成长。                            

5. 初一(5)班  王子雨   《探索生命奥秘》

6月20日中午参与的生物太空种子播种与植物拓印活动,宛如一把钥匙,为我开启了探索生命奥秘的奇妙之门。

    在太空种子播种环节,我小心翼翼地将经历过宇宙“旅行”的太空包菜种子埋进土壤。听老师介绍,这些种子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的特殊环境中,基因可能发生奇妙变化。想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包菜种子,曾在浩瀚宇宙中“遨游”,未来或许会长出与普通包菜截然不同的模样,我的内心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它们茁壮成长的样子。

     植物拓印环节同样充满惊喜。活动现场摆满了形态各异的叶片:深紫色的紫苏叶泛着独特的光泽,边缘波浪起伏;苦瓜叶表面粗糙,叶脉如交错的蛛丝般清晰;黄岑叶小巧精致,叶片边缘微微卷曲;射干叶修长扁平,叶脉平行且有序。我将这些叶片精心排列在纯白的布料上,盖上油纸后,用小锤子轻轻敲击。随着“哒哒”的声响,紫苏叶的紫红色汁液缓缓晕染布料,苦瓜叶的深绿脉络逐渐显现,黄岑叶留下一抹清新的浅绿,射干叶则印刻下独特的条形轮廓。当掀开叶片的那一刻,一幅由自然色彩与纹理交织而成的艺术画作呈现在眼前,每一片叶子都用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灵动与美好。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生物知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的独特魅力。那些播下的太空包菜种子,拓印出的叶片图案,都承载着生命的奥秘,激励着我不断去探索自然的神奇。

6. 初一(6)班  张语晞  《植物“敲染”之美》

周五中午在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实践课上,我们用石勺柏、谢干和苦瓜叶,体验了一种“敲染”的快乐,给一块小小的白棉布赋予了自然的印记,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准备好的石勺柏、谢干或苦瓜叶,用胶带牢牢固定在布面上。接着,拿起塑料锤,全神贯注地、轻轻地敲打叶片。“咚、咚、咚”的声音在教室里震耳欲聋。随着一下下敲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叶片被锤击的部位,渐渐渗出不同颜色的叶片汁液,这些天然的颜料一点点渗透进布的纤维里,清晰地勾勒出叶片的轮廓、伸展的叶脉,甚至细微的锯齿边缘!敲打完成后,我们屏住呼吸,怀着期待,轻轻揭下胶带——那一刻,叶片仿佛在布上留下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带着草木清香的生物拓印画。每一次锤击,都是在迫使叶片细胞释放其内部的天然色素将它们转移到布上。撕下胶带后呈现的清晰叶脉和轮廓,让我惊叹于植物结构,亲手操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生物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见证汁液渗透,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生物原理和动手实践的智慧。

完成的布料既是独特的艺术品,散发着草木的芬芳,更是生物科学的直观成果。它让我明白,科学之美就在身边,就在一草一叶的脉络与色彩转换之间。这块布在我心中敲开了探索生物微观世界的大门,留下了对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深深印记。

 

 

 

撰稿:课程教学中心及初一部分学生

摄影:初一年级

编辑:张仑 王畅

审核:徐红